夏天来了名中医们教您如何正确养生
编者按
炎热的夏季,说来就来了,每年的这个季节,普通人的饮食都会各种放肆,要冰的,越冰越好,但这样真的好吗?
夏季如何养生?如果更好地爱护我们的身体?本期“名中医养生之道”,我们邀请了几位专家一起来给大家介绍,他们的夏季养生之道。
□通讯员 莫禹凡 金陵晚报记者 程晓
进入夏季,天气炎热,人容易心浮气躁,很多人食欲不振,消化功能降低,感觉疲倦乏力,头晕目眩,还有人吹一会空调就会腹泻……今天,金陵晚报特邀南京市中医院两位名中医,为大家推荐几道他们的养生食谱,生津开胃,健脾止泻,强体防病。
五味馄饨鸡
材料:
草鸡一只(1000-1500克);2、党参15克、茯苓15克、薏仁米30克、百合100克、山药250克(铁棍山药为好);3、黑木耳20克、料酒、盐、葱、姜。
烹制方法:
1、草母鸡一般处理方法:开膛破肚后,取出内脏,去除多余脂肪及尾部油脂,清洗干净。用10-20克细盐涂抹在鸡的腹腔壁上,料酒2匙均匀倒入。取生姜20克拍扁,小葱20克卷成一束,放入鸡腹腔内。然后放入砂锅或不锈钢锅内,放入适量清水(1500-2000ml),放入薏仁米,中火炖烧90分钟。
2、党参、茯苓用纱布包好,另取小锅煮沸30分钟左右,取汁约300ml。
3、鸡炖煮半熟(40-50分钟)时放入鲜山药、百合和黑木耳,把党参和茯苓药汁倒入鸡汤内,慢火炖煮。
4、待鸡肉松软后,关火焖10分钟。
5、另锅烧水,沸腾后放入馄饨(适量),馄饨煮熟后,放入鸡汤内。
6、起锅分碗。
■功效 五味馄饨鸡有健脾开胃、补益气血的功效。
■适合人群 年老体弱、贫血气虚、厌食羸瘦人群,孕产妇,手术后、化疗后的康复期人群,少眠、健忘的学生等。对一般人也有增强体质、防病保健之效。
姜汁陈皮牛肉饭
材料:
1、粳米350克、牛肉100克、生姜10克、陈皮15克;2、盐、老抽、胡椒粉、料酒、糖、生抽。
烹制方法:
1、粳米提前泡一下。2、牛肉切粒,和入姜末,加调料腌30分钟,炒断生。
3、陈皮用温水泡软后,也切成末。
4、泡好的米和腌好的牛肉放进电饭锅,搅拌均匀后加入适量泡过陈皮的水,开启煮饭模式。
■功效 生津开胃,散寒祛湿,健脾和胃。生姜温阳散寒、陈皮健脾化湿,牛肉也是健脾和胃的一款好食材。
■适合人群 食欲不佳、经常受凉容易腹泻的人。
木香红枣肉片汤
材料:
木香6克、大枣20枚、肉片适量。
烹制方法:1、大枣去核,置锅中,加适量水,用文火煮1小时
2、加入木香后再煮片刻,去渣。
3、放入焯好去沫的肉片,再熬至肉熟。
■功效 健脾和胃、燥湿止泻。木香能理肝气、健脾气,红枣有健脾止泻的作用。
■适合人群 适用于小儿腹泻。中医食疗中常用木香红枣汤用于胸脘胀痛、泻痢后重、食积不消、不思饮食、泄泻腹痛。
补肾黑米糖水
材料:黑豆一小把、黑米两把、黑芝麻一小把、百合十片、薏仁三把、红皮花生一把(可换成核桃两个)、大米两把、红糖适量。
烹制方法:
1、先把黑豆、黑米、红皮花生、薏米、百合、大米放在锅里,洗3-4遍。
2、洗完后再放芝麻,加水泡30分钟左右。
3、大火熬制,待水烧开后转小火熬约3小时。
4、中途用钢勺来回搅动几次,快要关火前,再放红糖,再用钢勺搅动一下后关火,黑米糖水熬制成功。
功效:按中医“五行”说法,夏季养生的一大原则,就是“补养肺肾”。而黑色食物是补肾最好的食材。这款黑米糖水开胃益中,健脾暖肝,明目活血,滑涩补精,缓解夏季头晕目眩。
适合人群:对于少年白发、妇女产后虚弱,病后体虚以及贫血、肾虚均有很好的补养作用;头晕、目眩、贫血病人常食,症状明显减退。尤其适合腰酸膝软、四肢乏力的老人进行食疗。
老中医档案
张苏闽
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主任中医师、教授,治疗疑难性痔、瘘、裂疾病,在肠道肿瘤、大肠炎性疾病、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应用微波技术、微创手术及镇痛治疗方面有一定造诣。
石红乔
南京市中医院皮肤科主任中医师,教授,在用中医理论治疗皮肤瘙痒症、银屑病、痤疮、黄褐斑、脱发、鱼鳞病等常见疾病有自己一点体会,擅长运用中医的各种外治疗法。
○多知道些○
防暑祛湿驱寒 喝“一汤一茶”
□通讯员 冯瑶
金陵晚报记者 李花
采访专家:江苏省中医院副院长马朝群教授
江苏省中医院肾科主任孙伟教授
昨天上午,江苏省中医院健康养生活动夏季篇在该院门诊启动、江苏省中医院副院长马朝群告诉记者,夏季养生必须遵循“天人合一,阴阳平衡”的原则,通过辩证开方,中药调理,穴位敷贴,中医药膳,养生茶饮等,借助天时,补温补阳,从而达到未病先防,养生保健的作用。
夏季喝“一茶一汤”
生津止渴防暑降温
江苏省中医院肾科主任孙伟教授介绍,夏季的气候特征是暑热和暑湿,但大家一到夏天就忘记了一个“寒”字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孙伟认为,到了夏季,别看天热,但大家吃冷饮,穿得少,而且还喜欢呆在空调房间里,这就和“寒”沾上边了。他提出,夏季要防“暑、湿、寒”。
看似很复杂,其实有一样东西就能帮助你把暑、湿和寒给祛除,就是我们厨房里的调味料——生姜。孙伟介绍,每天早晨起床后泡三到五片生姜,等水凉了,当做茶饮喝下去,不但能发散体表的湿气,还能将脾胃的寒气给去掉。夏季,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,冰镇饮料越喝越不解渴,孙伟说,过度饮用冰镇饮料、不但伤及脾胃、也会造成口中黏腻、口干舌燥、无汗、暑热不解的后果。这是因为热甚于外,脾胃空虚,寒凉败胃,阳气不得内收。这时如果饮用辛热的生姜凉茶(常温)温胃护阳、阳气内守,暑热就不会浮盛于外,人体自然就会感到神清气爽、通体舒泰。
除了生姜这个夏季“宝物”之外,孙伟还推荐了酸酸甜甜的酸梅汤作为夏季的保健饮料。“乌梅、陈皮、山楂是酸梅汤的主要原料,还可以放一点点利尿的甘草,如果体寒的人放一些红糖,体热的人可以放冰糖,放沙锅内煮数沸,约20分钟,滤去渣,就可以喝了。孙伟说,酸梅汤具有生津止渴、防暑降温作用。
喝中药前后一小时
最好别喝茶和咖啡
夏季服用中药在饮食上有所节制,最好不要在吃中药期间吃烧烤、冷饮和海鲜。因为,烧烤的食物容易上火,生冷的食物不易消化,冷饮也要少喝,这些东西都会损伤胃气,影响脾胃功能。
马朝群建议,夏季清淡温和饮食为好; 喝中药前后一小时左右最好不要喝茶,咖啡,牛奶或豆浆,以免中药成分与茶的鞣质,咖啡因及蛋白质等发生化学反应,影响疗效,但可以喝水,如果觉得口味较苦,非糖尿病患者还可以加些冰糖再服用。慎用辛燥之品,以防伤阴。夏季气候炎热,易伤阴液,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,暗耗津精,应慎食肉桂、花椒、大茴香、小茴香、狗肉、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。
夏季,除了别吃冷的,也要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。